海风轻拂、海浪轻逐。
在深圳湾公园北湾鹭港,随着海浪层层涌起,500尾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濒危海洋动物黄唇鱼(俗称金钱鮸)、120尾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濒危海洋动物中国鲎,以及珠江口海域特色品种拟穴青蟹,黑鲷、紫红笛鲷等,经检疫合格后,在嘉宾和爱心人士的见证下,安全回归大海。
(资料图片)
这是在2023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开展期间,由深圳市渔业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增殖放流活动,5月11日在深圳湾公园北湾鹭港举行。
嘉宾们正在放生黄唇鱼
嘉宾们正在放生黑鲷
现场与会者正在放生中华鲎
本次增殖放流活动中,黄唇鱼是首次在深圳湾海口进行放流。据了解,黄唇鱼是石首鱼类中的珍贵鱼种,本次放流的黄唇鱼是由广东省鳇鲸海洋生物科技公司首次繁育成功并捐赠的优质子一代苗种,苗种在放流海区经过野外驯化。
记者采访到的黄唇鱼苗捐赠者、一方海公司创始人、广东省鳇鲸海洋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颜阔秋,是全球首次攻克“国宝级”黄唇鱼人工繁殖技术顶尖行业专家。在谈及为什么捐赠黄唇鱼苗时,他告诉记者:“我们进行人工繁殖了黄唇鱼后,首要想到的就是把资源保护起来,因为黄唇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有通过增殖放流的方式,才可以恢复自然资源。我们在做基础研究时,便一直希望政府部门能够推动这件事,因此我们企业主动捐赠了这批经过一年多养殖的子一代的黄唇鱼苗,希望通过这次放流进珠江口深圳湾海口,能让它们回归到原来的生活地,也希望能唤起大家对濒危物种的保护意识。”
黄唇鱼苗捐赠者、一方海公司创始人、广东省鳇鲸海洋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颜阔秋
为什么选择在深圳湾增殖放流?市渔业发展研究中心支部书记冯卫权说,深圳自2014年起创新设立深圳湾禁渔区,努力保护这片珠江口重要的鱼虾繁殖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九年过去后,深圳湾的自然生态变得更好,选择在这里增殖放流,意在能够增加海域多样性。他希望能通过此次增殖放流活动,树立起深圳市增殖放流的标杆,采用引领示范、广泛宣传方式,规范民间放生行为,倡导科学放流,逐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市渔业发展研究中心支部书记冯卫权
近20000尾珍稀或珠江口海域特色海洋生物放流入深圳湾,为“渔粤”向未来增添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是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践行大食物观,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举措。从1987年至今,深圳市通过连续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使深圳海域的渔业资源得到维护和丰富,海区的浮游动植物、鱼卵仔鱼等维持稳定,海洋生态资源得到一定的恢复。
此外,现场还有鱼缸展示了黄唇鱼、中国鲎、拟穴青蟹、紫红笛鲷、大黄鱼、鞍带石斑、斜带石斑、豹纹鳃棘鲈、海鲈、军曹鱼等,并搭配了展板图文介绍,现场参与活动的嘉宾们同样纷纷驻足,通过此了解着海洋生物知识。
【读特新闻+】
【黄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海暖温性稀有底层鱼类,栖息于近海水深50-60米海区,通常生活在海水、淡水交汇的河口海域,主要分布于中国广东珠江口海域、浙江杭州湾舟山海域、福建闽江口泉州湾海域等江河出口海域。
【中华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肢口纲 (Merostomata)剑尾目(Xiphosura)的海生节肢动物,鲎形似蟹,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色,包被硬质甲壳,有四只眼睛,其中两只是复眼 ,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只用来感知亮度,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虽然鲎可以背朝下拍动鳃片以推进身体游泳,但通常将身体弯成弓形,钻入泥中,然后用尾剑和最后一对步足推动身体前进。
【拟穴青蟹】拟穴青蟹喜欢栖息于江河入海口、内湾潮间带、红树林等盐度稍低的泥沼或沟壑中。拟穴青蟹以游泳、爬行为主,平时喜欢掘洞,白天的时候多会潜藏在自己挖掘的洞穴中,夜晚时会外出寻觅所需要的食物,以肉食为主,如小贝壳、田螺、小鱼和小虾米等。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海区。
(原标题《近20000尾海洋生物回归深圳湾》)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余晓泽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雅丽/文 李忠 任宪平/图)
下一篇:最后一页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