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点关注,军营不迷路。
讲真,个人在部队能从一名副连职的机关干部,一路成长为正营职科长。日积月累的加班,可以说功不可没。
尽管如此,个人还是不太主张加班,由其是加那种毫无意义、磨洋工式的“自嗨”班,那种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的“损耗”班,那种不论时间长短,只为领导看重的“讨好”班。
【资料图】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主观不愿意,但有时却不得已的窘境呢?
我们常说,改变一个恶习,首要的前提,就是不去触碰。熬最长的夜,敷最贵的面膜,显然也是于事无补的。
加班也是如此,这边想着赶早回去,努力地完成手头的工作,那边一个手机微信,就让自己心思全无。或者,没出10分钟,便到其他科室转一转,再想着找领导批一下阅批件,一整套下来,大块的时间,基本上会因坐不住而被“肢解”地支离破碎。
倘若,长时间注意力被肆意地干扰,很容易产生心理学称为心智“残疾”的情况,再想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进而深入地落实一项工作,就如写材料这项工作,就相对困难了。
因而,越是不想长时间地加班,越要保持高度地注意力集中状态,一鼓作气,一门心思地将手头的工作先完成。至于,类似找领导签件(非紧急)、协调性质的工作乃至其他没有意义的事情,完全可以往后放一放,再说。
一位军事家说过:“懂得把握节奏的指挥员,会带出会训练、能打仗的聪明部队。”实践反复证明,工作过程中,你若能把控好输出节奏,并形成常态,可以减少无谓的干扰,工作起来也更高效,更易出精品。
不少在机关、基层工作的战友,都满心希望一天只干一件事,一次只写一份材料等等。实际上,这样的工作模式,仅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与模式,在大部分单位都是很难实现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现实当中,随便一个机关参谋干事,营连干部,都是处于一种集多项工作于一身,忙完这一项,还有那一项的连续奋战状态。
对此,多数人能稳住阵脚,把握节奏,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协调处理好各项工作,该落实的工作一项不落。
但也有一些人,却顾此失彼,出现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什么都想干,但往往什么都干不好,有的甚至开始“摆烂”,爱咋地咋地的情况。
那么,就在部队工作而言,如何合适地把握好节奏呢。这里给出三点建议:
一是定序 。就是对于手头诸多的工作,每天正式工作前,要按轻重缓急做一下先后顺序的调整。一般而言,排在第一位的通常是,领导交办,且有明确时间要求的。若时间催得紧,那么就应将该项工作加以优先落实。
接下来,则是上级文件通知明确提出,带有时间节点的工作,显然,个人要按规定的时间加以完成,倘若时间先于领导交待的工作,则有必要带文件向领导做出解释。
然后,则是个人计划内的,属于个人分管的工作。比如,以每月为周期进行的大课辅导,相对来说,时间自由度较大,在落实完相对紧急的工作过后,也要将该项工作提上日程。
二是定量 。有的战友在实际工作中,会认为工作要往前赶,越快越好,实则,并非完全如此。原因,就在于个人在落实领导交待、上级安排的工作时,往往会出现情况有变的情况,特别是个别领导,有时个人想法比较活,刚交待不久,又会出现新的点子。
倘若,在此之前,你已经将工作落实,乃至直接将成果交到领导那里后,要么,会被认为工作速度过快,让领导觉得研究不够,投入不够。要么,会激发领导新的想法,从而对你交待过的工作,另行提出新的要求,进而出现返工的情况。
较为稳妥的方式,就是坚持“酝酿先行,执行暂缓”。意思是指,先将需要前期准备的,诸如人员协调、通知的腹稿、物资器材的前期询价等等,提前准备出来。等到一两天过后,领导再无新要求,再抓紧落实,则会保险很多。
三是定时 。通常而言,在部队机关部门,纵使一天时间很繁忙,但总会有一段时间会处于相对无干扰状态。
比如,早起后、午休期间(时间较短除外),还有晚上20点过后等等,对于这样珍贵的时间段,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将平时一些费脑的工作,比如,写材料、做计划,还有拟方案等放在这段时间加以落实。
否则,在8小时正常工作日,想静下心来从事这些与文字有关的工作,一般来讲,都比较困难。更多的情况是,身边的电话不断,领导找你不断及各种活动与会议不断。
因而,在有效的时间,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是避免额外加班的可靠保证。记住,一定要保证这样的时间,有工作内容填充,每天均如此,直到后来的“无事可做”,这样,周末假日的时间基本上可以空出来。
昨天,刚刚参加完班级组织数学测试的女儿,放学回来后跟我说了这样一件事儿:“爸爸,今天我因为马虎,不小心将一道题做错了。”
对此,我半开玩笑地说:“不是马虎,还是不熟练。你看我,即使喝多了,也知道1+1=2。”
听起来,尽管是笑谈,但却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凡事想做好,都需要经过一定程度的刻意练习。对于,常在机关加班的战友,亦是如此。
在机关长期工作的同志,对于加班,往往都是从刚开始的被动加班,不加班不行,工作完成不了。到后期的主动加班,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也是为了能让职务更进一步。再到后来的自主加班,标准已了然于胸,今天多干一些,明天少干一些无所谓了。
但就刚开始而言,机关加班往往是跑不了,而且人员往往都是新同志,这一“痛苦”的经历,则属于一种必修课。
原因就在于,安排到自己身上或者个人分管的工作,还不能真正做到轻车熟路。做不到对于一项工作从开始到结束,中途所遇到诸多不确定因素,能够从容应对。
而改变这一现状,最直接管用的方式,就是多做练习。比如,写一份材料,刚开始基本上是不知从哪儿入手,包括标题制定,段落结构,结尾升华等等,但有过这一次经历,经过科长修改,领导点拔,你就会刷新已往的写材料的经验与认知层次。
如此反复练习,多次刷新认知,你就会使得个人所写的材料逐渐达到,直至基本符合领导所提的标准与要求。
一旦进入到“标准可自行掌握,领导那边一准通过”的境界。那么,便可以自行决定加班的时间。毕竟,在机关,领导更多关注的是结果输出,标准达到即可,而不是看你个人一味地过程努力如何。
这里的跟住,也可以称为同步。就是指一项活动,尤其是年度大型活动,诸如,年度主题教育、某项重要军事演习等等,所涉及的一切办文办会办事的相关资料,都要尽量搜集完整,打包留存,以供类似活动加以借鉴。
如此,长期坚持,最终就会形成一种量的积累,其意义就在于不再受重复劳动之累,甚至对于接下来的工作推动,还会出现质的飞跃。
说句实话,部队的许多工作,在落实的效果体现上,更多的是在于锦上添花,而不是一味地独树一帜。仅凭这一点,做好平时的积累,就具有相当程度的意义。
在这里,个人举一下亲身经历过的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一个是,2010年,个人还在宣传股担任宣传干事,这一期间,处里领导将承办建团80周年这一大型任务交给了我,接下来,所需的办文、办会与办事的繁忙程度自不必说,基本上连续3个晚上,没咋睡觉。
不过,这一任务完成后,个人多留了个心眼儿,那就是将活动全程相关的文字、音像资料及相关保障人员的联系方式,均做了留存。
带来的结果是,几年过后,部队经历了重新组建,开展誓师成立大会的任务再次落到了个人身上。由于之前做过类似活动的资料积累,且持有一定的组织经验。因而,那一次的工作量到了个人那里也少了很多,只是熬了一通宵,完成了一份大课教案,再就没啥了。其余的,基本上是一种模版式替换。
另一件事情,发生在2017年。部队移防过后,来到新的驻地不久,便接到集团军首长要到部队视察的通知。为了能更好地展示部队之前的建设风貌,所在单位领导准备以视频呈现的方式,向视察领导做出专题汇报。
尽管领导的想法很好,但具体工作被安排布置到个人所在科之后,“意外”情况出现了,由于先前对单位移防前的建设情况,没做更多的图像与视频方面的积累,导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
而且,纵使有些活动留有音像资料,但由于当时没做精心挑选与相应归类,导致再次有些图片与视频,提取非常困难。由此,明明可以一个晚上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无形当中又多加了两天班。所幸,总算通过了最终的验收。
经历了这两件记忆深刻的事件后,个人由衷地感到,一时加班的苦与累,有时也取决于平时积累是否做到位:
一是详细归类 。无论涉及到文字材料还是图片、视频,在符合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做留存时一定要做好深入细致的分类,可以说昔时分得越精细,今日提取得就越容易。换句话说,要做到输入一个关键字(词),就可以搞定。
二是及时备份 。除了做好备份,你不可以相信任何笔记本、硬盘,有时一个特别的软件,就会让之前的文字内容,成为一堆不被识别的乱码。所以,每周一小备份,每月一大备份,每半年一总备份,往往显得很有必要。
三是做好交接 。有句话,人可以离开,但工作还要继续。在部队的每一位战友,绝大多数都不可能在一个岗位干一辈子,短则一两年,长则三五年。
而当个人离开之时,对于先前的工作,还是要做好离任前的工作交接,尤其是涉到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料,加多少班也无法挽回的资料,需要妥善详尽地做好交接,这也是个人的基本职业素养。
胡雪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做人应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收获不是自己能掌控的,人只能控制过程,不能控制结果。”
加班,其实也是一种结果,但凡在部队,尤其是机关部门工作过的战友,加班都是不可避免的。
但我们可以做的则是,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减少加班的次数,降低加班的强度,甚至消除无谓的加班。或者,即使加班,也是在做个人喜欢做的事情,能做到这些足矣。
文章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职路施语,18年老兵,18年真心话,为你分享有趣有料的军营职场故事。
上一篇:视讯!团队标记宏_标记宏
下一篇:最后一页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